English

发达国家的所有制问题

1999-06-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南开大学经济系高峰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其最终成果为专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研究》(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这项成果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私人垄断资本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的成因、内部结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和规律,其中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提出了新见解。

一、法人股份资本所有制代替私人股份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法人,是指拥有自主经营的财产,能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即相对于自然人的民事主体。作为按股份制建立的经济组织形式,法人组织一直以出资人财产委托管理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出资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公司股东的身份开始变化,公司法人和以退休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成为公司的主要持股者,股份公司的所有制亦相应地转变为法人资本所有制。这一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二、法人资本所有制强化了垄断大公司中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要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形式,那么财产占有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在法人资本所有制条件下,法人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法人大股东不再像过去分散的私人股东那样更多地用在市场上抛售股票的方式对公司经营者实行间接控制,而是通过控制董事会直接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迫使公司经理阶层服从法人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其结果是重新确立了所有权在公司权力结构中的基础和支配作用,从而强化了垄断大公司中所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法人组织是一种联合资本,其人格化形态是法人资本的高级经理人员。这种联合资本是资本占有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其高级经理人员则是联合资本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法人资本所有制就是现代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并没有克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也没有改变财产占有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

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合作社所有制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形式。合作社运动在英、法、德等国产生后,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展。由于它的所有制采取社员普遍占有形式,因此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形式。具体地说有以下四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经济规律造成的广大劳动者失业、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使劳动者试图在不同领域摆脱雇佣劳动制度,重新主宰自己命运,从而产生了建立合作社所有制的要求。其次,合作社社员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经济活动,“剥夺”了原来掌握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手中的“特权”,使盈利回归到其创造者手中。第三,合作社的原则是劳动的普遍性和劳动成果全部归劳动者占有。这就是说,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普遍性消灭了在资本统治下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对立,使二者在一个主体身上得到统一。第四,由于合作社突破了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劳动者的解放并由此提高了生产率,所以它在资本主义时期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它不会取代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微观制度形式,从而也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

四、资本主义条件下合作社所有制的异化。合作社异化的制度变迁,主要表现在雇工和经营垄断上。首先从出现雇工来看,合作社的宗旨是反对资本主义剥削,提倡社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用联合劳动抵御中间商的盘剥和产业资本家的剥削。所以,合作社原则上是不允许雇工的。而出现雇工,说明其所有制结构已被嫁接了一个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所有制结构。其次从出现垄断来看,平等是合作社原则的重要特点,它不仅应体现在合作社内部,还应在各类经济组织关系中。但有的合作社不仅在其内部嫁接了雇佣关系,而且加强了资本积聚和集中,在处理外部关系时注入了垄断因素。它表明,部分合作社也在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转变。

五、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变中的积极因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扬弃的历史趋势。由资本的消极扬弃所产生的这些因素是在资本肯定自身的过程中生成的,有些甚至就是资本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维护自身统治而加以利用的手段。恰恰就是这些因素或手段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要素的载体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象征。比如,由于国家资本是资本扬弃在现阶段的最高成果,所以社会主义因素特别突出地在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及其经济行为中表现出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